时间: 2025-04-26 03:2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4:15
丛林:字面意思是指茂密的森林,特别是指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密集森林,其中植被生长得非常茂密,难以穿行。基本含义通常与自然、野生、原始和难以探索的环境相关联。
“丛林”一词源自汉语,古汉语中已有使用,意指密集的树木。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热带或亚热带的密集森林。
在许多文化中,丛林常被视为神秘和危险的象征,与原始力量和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相关联。在现代社会,丛林也常被用来比喻复杂和竞争激烈的环境。
丛林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好奇,同时也可能伴随着恐惧和不安。它唤起的联想包括野生动物、未被破坏的自然美景以及探险的刺激。
个人经历中,丛林可能与一次难忘的旅行或探险活动相关联,如徒步穿越热带雨林,体验自然界的原始美。
在诗歌中,丛林可以被描绘为“绿色的迷宫,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和生命的低语”。
丛林的视觉联想包括茂密的树叶、缠绕的藤蔓和斑驳的光影。听觉联想可能是鸟鸣、昆虫的嗡嗡声和远处动物的叫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jungle”和西班牙语的“selva”,丛林的概念相似,但每个文化对其的描述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丛林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自然环境,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描绘和理解复杂的环境和情感状态。
1.
【丛】
(会意。从丵,取声。“丵”(zhuó),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丛,聚也。 、 《周礼·大司徒》-其植物宜丛物。 、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组词】
丛物、 丛灌、 丛丛、 丛育、 丛毛、 丛森、 丛薄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