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5:47
“南无阿弥陀佛”是**用语,源自梵文“Namo Amitābha Buddha”,其中“南无”(Namo)是敬礼、归依的意思,“阿弥陀佛”(Amitābha Buddha)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佛,意为“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信徒念诵“南无阿弥陀佛”通常是为了表达对阿弥陀佛的敬仰和祈愿,希望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和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在语境中,“南无阿弥陀佛”是信徒日常念诵的重要经文之一,尤其在净土宗中,念诵此语被视为修行的重要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这一词汇可能被用来描绘徒的虔诚或作为文化的象征。在口语中,信徒可能会在特定的仪式或日常生活中反复念诵此语。
同义词:无(在语境中,这一词汇具有独特的意义,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同义词) 反义词:无(由于其特定的**含义,不易找到反义词)
“南无阿弥陀佛”源自梵文,随着传入,这一词汇被汉化并广泛使用。在**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念诵方式逐渐成为净土宗的核心修行方法之一,影响深远。
在及东亚其他国家,“南无阿弥陀佛”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徒的信仰实践,也反映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
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常常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它象征着对无量光和无量寿的追求,以及对极乐世界的向往。这种念诵行为有助于信徒在忙碌和纷扰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在日常生活中,信徒可能会在遇到困难或需要心灵慰藉时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将“南无阿弥陀佛”融入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中,表达对生命和宇宙的敬畏与赞美:
晨曦初露,山间回响,
南无阿弥陀佛,心灵之光。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僧人在静谧的山林中,双手合十,口中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周围是宁静的自然景色。在听觉上,可以想象一群信徒齐声念诵的声音,庄严而和谐。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和韩国,“南无阿弥陀佛”同样被广泛使用,但其发音和书写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南无阿弥陀佛”不仅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通过对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的信仰实践和文化内涵,以及它在个人心灵修养中的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仰和价值观。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阿】
4.
【弥】
(形声。从弓,尔声。本义:放松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彌,驰弓也。 、 《集韵》-弥,《说文》:弛弓也。
5.
【陀】
(形声。从阜(fù),它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倾斜不平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山冈。
【引证】
元·袁桷《次韵伯宗同行至上都》-藉草各小憩,侧身复登陀。
6.
【佛】
违背。 同: 拂
【引证】
《集韵》-佛,戾也。或作拂。
——见“仿佛”(fǎngf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