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5:31
词汇“引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与“引导问题”或“引发疑问”有关。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假设它是一个与提问或引导思考相关的词汇。
“引问”可以理解为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他人思考或讨论的行为。它可能涉及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或旨在激发深入思考的问题。
由于“引问”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引导”和“问题”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鼓励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探索的文化中,“引问”可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技巧。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问”可能让人联想到探索、好奇和深入思考的情感。它鼓励人们超越表面,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引问”技巧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引问”:
在寂静的夜里,星辰低语,
引问着旅人,何为归途?
心灵之舟,漂泊无依,
引问着岁月,何为永恒?
“引问”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智者在星空下提出深邃问题的画面,或是深夜电台中主持人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ding question”或“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具有引导思考的功能。
“引问”作为一个假设的词汇,强调了提问在引导思考和交流中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交流中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激发对方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引问”技巧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沟通效果和思维深度。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