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3:36
“令誉”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美好的声誉或名誉。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因其高尚的行为、杰出的成就或优秀的品质而获得的正面评价和尊敬。
在文学作品中,“令誉”常用于描述主人公的品德或成就,如“他因其无私的奉献而赢得了广泛的令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颁奖典礼或纪念活动中,它会被用来表达对某人成就的尊重和赞扬。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界或商界,“令誉”可能用来描述机构或个人的声望和信誉。
“令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令”意为美好或优秀,“誉”意为声誉或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出现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文本中。
在**传统文化中,“令誉”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概念相联系,强调个人品德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与个人或机构的正面形象和信誉紧密相关。
“令誉”这个词给人以正面、尊敬和赞扬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因其高尚行为或杰出成就而受到尊敬的人物或**。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一位教授因其多年的研究贡献而被称为“享有盛誉的学者”,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令誉”这个词的力量和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令誉”:
在知识的海洋中,他航行无畏,
因其智慧的灯塔,令誉远播。
想象一位学者在庄严的学术大厅中接受荣誉证书的场景,背景音乐是庄严的交响乐,这样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强化了“令誉”这个词所传达的尊敬和荣耀感。
在英语中,“令誉”可以对应为“renown”或“prestige”,这些词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都有类似的正面含义,但具体的使用语境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令誉”是一个充满正面情感和尊敬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尤为重要。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令誉”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具有重要意义。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誉】
(形声。从言,舆(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誉,偁也。 、 《墨子经》-誉名美也。 、 《周书·谥法》-状古述今曰誉。 、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誉之则以为忧。
【组词】
誉人、 誉谀、 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