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48:10
词汇“乙夜”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意指夜晚的第二个时辰,即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在古代,夜晚被分为五个时辰,乙夜是其中的第二个时辰。
乙夜时分,月挂疏桐,
清风徐来,书卷轻翻。
古人何处,今宵共此,
一盏孤灯,照见心田。
1.
【乙】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 、 《白虎通》-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 、 陆机《文赋》。注:“抽也。”-思乙乙其若抽。 、 《史记·律书》-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
【组词】
乙乙
2.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