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12:5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12:55:39
正餐: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一天中主要的一餐,通常是指午餐或晚餐,尤其是在晚餐更为常见。正餐通常包含多种食物,包括主菜、配菜、甜点等,且在餐食的丰盛程度和正式程度上超过早餐和其他小吃。
在文学作品中,正餐可能被用来描绘家庭团聚、社交场合或特殊节日的场景。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简单地说“吃正餐”来指代吃晚饭。在专业领域,如餐饮业或营养学,正餐可能涉及到更具体的菜单规划和营养搭配。
同义词:主餐、大餐、宴席 反义词:小吃、点心、快餐
同义词中的“主餐”强调的是餐食的主要性质,而“大餐”和“宴席”则更多地指向了餐食的丰盛和正式程度。反义词则代表了正餐的非正式或简便替代品。
“正餐”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组合“正”和“餐”分别指正规的和进食的行为,合起来即指正规的进食时间,尤其是指一天中的主要餐食。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餐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其作为一天中重要餐食的地位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正餐往往与家庭团聚、节日庆祝等重要社会活动相关联。在西方文化中,晚餐作为正餐,也常常是家庭成员交流和社交的重要时刻。
提到正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氛围、美味的食物和愉快的社交体验。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节日食物的记忆,或是对特殊场合的期待。
个人经历中,正餐可能是家庭聚会的中心,每个人都会期待那顿特别的晚餐,无论是为了庆祝还是仅仅为了享受家人的陪伴。
在诗歌中,可以将正餐描绘为“爱的盛宴”,在故事中,它可以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主人公生活中的重要变化。
想象一下,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这种场景往往伴随着欢声笑语和餐具的轻响,这些都是正餐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正餐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地中海文化中的晚餐可能非常晚,而在亚洲文化中,午餐可能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正餐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仅是描述一天中的主要餐食,它还承载着文化、情感和社会交往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正餐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与餐食相关的各种情境和情感。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餐】
(形声。从食,(cán)声。本义: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餐,吞也。 、 《广雅》-餐,食也。 、 《方言一》。注:“昼饭为餐,晚饭为飧。”-相谒而餐。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汉书·高帝纪》-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
【组词】
进餐;会餐;野餐;就餐;聚餐;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