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2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22:14
“五天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古代印度地区的五个主要国家或地区。在文献中,“五天竺”通常指的是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五个主要中心,即东、西、南、北、中五天竺。这些地区在**传播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五天竺”可能被用来指代文化的繁荣和深远影响,或者作为历史背景的一部分来描述古代印度的地理和文化特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化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研究、历史学和亚洲研究中,“五天竺”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
同义词:五印度、五印、五印度国 反义词:这个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因为它主要是一个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术语。
“五天竺”一词源自梵文,经过古代汉语的翻译和演变,成为描述古代印度五个主要地区的术语。随着在的传播,这个词汇在中文文献中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五天竺”象征着的圣地和智慧的源泉。在,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强调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
提到“五天竺”,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和深远影响,以及那些为了追求佛法而远赴印度的僧侣和学者的坚韧精神。
在学*和研究历史时,我经常遇到“五天竺”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化的传播路径和历史背景。
在诗歌中,可以将“五天竺”作为象征,表达对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五天竺的智慧之光,
穿越时空,照亮心房。
追寻真理的脚步,
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
想象一幅画面,描绘着古代僧侣穿越山川,前往五天竺求法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宁静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神圣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梵文或英语,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汇来描述这五个地区,但“五天竺”作为一个中文特有的术语,体现了中文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视角。
“五天竺”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术语,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印度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也反映了文化在的深远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丰富了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竺】
(形声。从二,竹声。本义:竹)。
同本义。
【引证】
《广雅》。王念孙疏证:“竺、竹同声字。方言有重轻,故又谓竹为竺也。”-竺,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