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2:19
“含蓼问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含着蓼草去慰问疾病。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含蓼问疾,不以人之疾为己之疾”,意思是指关心他人的疾病,不把自己的疾病放在心上,形容人非常关心他人,甚至忽略了自己的痛苦。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精神。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医学、心理学等,可能会用来强调对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含蓼问疾”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是古代文献中的一个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但其核心意义——关心他人胜过自己——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被视为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怀。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感动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手的人。它鼓励人们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使用“含蓼问疾”的精神去关心和帮助他们,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状况,也能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暖人心,
含蓼问疾情更深。
世间多有苦难事,
愿君常怀慈悲心。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手持蓼草,面带微笑,走进病房,慰问病中的朋友。这样的画面充满了温馨和关怀,让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t oneself in someone else's shoes”(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怀。
“含蓼问疾”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他人,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囚禁了他三年时间,后来放他回国。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对内不顾辛苦,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眼睛疲倦了就口含辛辣的蓼草;对外慰问百姓的疾病,抚慰百姓,终于使国家强大并消灭吴国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蓼】
形容植物高大。
【引证】
《诗·小雅·蓼萧》-蓼蓼者莪。
【组词】
蓼蓼、 蓼萧
3.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
4.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