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3:27
“兢兢切切”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重叠的形容词组成,分别是“兢兢”和“切切”。其中,“兢兢”表示小心谨慎、勤勉不懈的样子,“切切”则表示迫切、诚恳、深切的样子。结合起来,“兢兢切切”形容人做事非常小心谨慎、诚恳迫切,常用来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兢兢切切”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方式,如在描述一个忠诚的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时,可以用“兢兢切切”来形容其忠诚和勤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对话中,仍可用来表达类似的情感或态度。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专业人士对待工作的态度。
“兢兢切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构成部分“兢兢”和“切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出现在较为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
在**传统文化中,“兢兢切切”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忠诚、勤勉和谨慎的重视。在社会交往和职业行为中,这种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需要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性的领域。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认真负责、勤勉不懈的形象。在表达时,使用“兢兢切切”可以增强语句的正式感和诚恳度。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描述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教学态度时使用过“兢兢切切”,这个词汇很好地传达了老师对教育工作的认真和热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他仍兢兢切切,笔耕不辍,只为那一抹晨曦的希望。”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工作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是深夜里偶尔传来的钟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ligent and earnest”,但“兢兢切切”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色彩更为丰富。
“兢兢切切”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态度,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勤勉和忠诚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深度。
他一向都是~地处事。
他一向都是~地处事
1.
【兢】
(象形。金文字形,象二人头顶重物形。头上戴着重物,故常戒惕小心。本义:小心谨慎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组词】
兢惕、 兢持、 兢兢切切、 兢危
2.
【兢】
(象形。金文字形,象二人头顶重物形。头上戴着重物,故常戒惕小心。本义:小心谨慎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组词】
兢惕、 兢持、 兢兢切切、 兢危
3.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4.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