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2:17
“南州冠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南方的州郡之首”,比喻在某一领域或地区中居于首位或领袖地位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学术、艺术、政治等方面有卓越成就,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在文学作品中,“南州冠冕”常用来赞誉文学家、学者等在各自领域的杰出成就。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是一个表达敬意和赞美的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法律等,也可以用来形容在该领域内具有权威地位的人物。
同义词:
反义词:
“南州冠冕”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古代对地方行政区划的描述中演变而来。在古代**,州是地方行政单位,而“冠冕”原指帽子,引申为最高荣誉或地位。这个成语的使用历史悠久,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南州冠冕”体现了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在儒家文化中,学问和德行被视为最高追求,因此,成为某一领域的“南州冠冕”是对个人成就的最高赞誉。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尊敬的感觉,使用时往往伴随着对被描述对象的敬仰和钦佩。它激发人们对卓越成就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有幸遇到几位在各自领域堪称“南州冠冕”的教授,他们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南州冠冕映日辉,学海无涯独步归。”
想象一位学者在讲台上,他的形象高大,言语充满智慧,这种场景可以与“南州冠冕”联系起来。音乐上,可以选择庄重的古典音乐来配合这个成语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ding figure”或“pinnacle of the fiel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在某一领域中的最高地位和成就。
“南州冠冕”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赞誉,也是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其在汉语中的独特魅力。
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德操称庞统之迈众;三河领袖,崔浩羡裴骏之超群。
三国时期,襄阳地区大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庞统很有才学。庞德公介绍他去好友司马徽那里。司马徽发现这个18岁的青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见解也相当独特,不落俗套,称赞他是南方士人中的第一人。庞统后来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 同: 洲
【引证】
《说文》-水中可居曰州。
3.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
4.
【冕】
(形声。从月(mào),免声。“月是蛮夷及小儿的头衣”,“免”是“冕”的本字。本义: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 、 《荀子·富国》-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 、 《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 、 《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 、 《左传·哀公十五年》-服冕乘轩。
【组词】
冠冕、 冕弁、 冕版、 冕服、 冕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