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2:3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2:34:38
“爱面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过分重视自己的面子或尊严,不愿意在他人面前显得失败或丢脸。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在社交场合中失去尊严或受到嘲笑。
“爱面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在长期的使用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逐渐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心理现象。
在文化中,“面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人的尊严、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因此,“爱面子”在社会中尤为突出,很多人为了保住面子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爱面子”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虚伪、不诚实和过度自我保护。它也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因为过分在意他人看法而失去自我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因为爱面子而不愿意接受帮助或承认错误的人。例如,在工作中,有些同事因为爱面子而拒绝合作,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在诗歌中,可以将“爱面子”融入到对人性弱点的探讨中:
虚荣的影子,在镜前徘徊, 爱面子的灵魂,在人群中躲藏。 不愿承认的错误,如影随形, 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叹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中因为害怕丢脸而显得局促不安的样子。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不安的旋律来表达“爱面子”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ride”(骄傲)或“ego”(自我),但这些词汇的含义与“爱面子”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中,对“面子”的重视程度和表现方式也有所差异。
“爱面子”这个词汇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复杂心理现象,它既是个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洞察人性和社会关系。
1.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