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22
“廉士”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廉洁的士人,指的是那些品德高尚、不贪污、不腐败的知识分子或官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廉”字常与“洁”字连用,强调的是一种清白、正直的道德品质。
在文学作品中,“廉士”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坚守道德底线、不为金钱和权力所动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相关的概念如廉洁、正直等则是人们普遍推崇的。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法律和政治领域,“廉士”的概念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公共信任和社会正义。
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清官”更侧重于官方身份,而“廉洁者”则更侧重于个人品质。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不廉洁、不正直的行为和品质。
“廉”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廉洁、清白的含义,而“士”则指知识分子或官员。两者结合,形成了“廉士”这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洁被视为士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君子”形象,就包含了廉洁、正直的品质。在现代社会,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廉士”的概念更加受到重视,成为社会评价官员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标准。
提到“廉士”,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正直、清白、高尚等正面情感。这个词能够激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现实中腐败现象的反思和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一些廉洁自律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和品质可以被称为“廉士”。这些人的存在,为社会树立了榜样,也激励着更多人追求廉洁的生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廉士心如镜,不染尘埃间。” 在故事中,可以塑造一个坚守原则、不为利益所动的角色,展现其“廉士”的风范。
视觉上,“廉士”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新的山水画,象征着纯净和宁静。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古筝的悠扬旋律,传达出一种高洁和淡泊的意境。
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具体的词汇不同,但对廉洁、正直的追求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文中的“honest man”或“incorruptible official”也传达了类似的概念。
“廉士”这一词汇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扬,也是对社会正义和道德规范的追求。在现代社会,理解和推崇“廉士”的概念,对于构建廉洁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廉】
(形声。从广(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厅堂的侧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廉,仄也。 、 《仪礼·乡饮礼》。郑玄注:“侧边曰廉。”-设席于堂廉东上。 、 《汉书·贾谊传》-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