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1:22
恒心:指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它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持续不断地努力,不轻易放弃。
恒心一词源于汉语,由“恒”和“心”两个字组成。“恒”意为持久、不变,“心”指内心、精神。在古代文献中,恒心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质和行为,如《论语》中提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体现了恒心的精神。
在**传统文化中,恒心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持之以恒”和“自强不息”相契合。在现代社会,恒心也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质,被广泛推崇。
恒心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形象。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决心,不断前进。
在个人经历中,恒心体现在学新技能、追求职业目标或克服个人障碍的过程中。例如,坚持每天练英语口语,最终能够流利交流。
诗歌: 恒心如炬,照亮前行的路, 不畏风雨,不惧荆棘。 坚持不懈,终将抵达, 梦想的彼岸,花开满途。
视觉:联想到登山者攀登险峻山峰的画面,象征着恒心和毅力。 听觉:联想到励志音乐,如《Eye of the Tiger》,激发斗志和恒心。
在英语中,“perseverance”与“恒心”含义相近,都强调持续不断的努力。在日语中,“忍耐”(にんたい)也与恒心相关,强调在困难面前的坚持。
恒心是实现目标和梦想的重要品质,它要求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决心和毅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恒心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我。通过理解和运用恒心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励自己和他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1.
【恒】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恒,常也。 、 《易·序卦传》-恒者,久也。 、 《易·系辞下传》-恒,德之固也。 、 《诗·小雅·小明》-无恒安处。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求其恒。
【组词】
恒牙、 恒风、 恒舞、 恒制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