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6:3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6:36:02
情致(qíng z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情感和情趣的结合,通常用来描述人的情感状态或情感表达的细腻和丰富。它强调情感的深度和细腻,以及情感与审美情趣的结合。
情致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组合“情”和“致”分别表示情感和达到的状态。在古代文学和艺术评论中,情致常被用来形容作品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艺术领域,也用于描述人的情感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情致常与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人对情感细腻和审美追求的重视。在现代社会,情致依然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深度和艺术性的情感表达。
情致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细腻。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以及人们在表达情感时的细腻和真诚。
在我的生活中,情致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深度和艺术性的情感表达。例如,当我阅读一本充满情感的小说或欣赏一幅充满情感的画作时,我会用情致来形容这些作品给我的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情致:
月光洒在窗台,
情致如水,细腻而温柔。
心中的诗篇,
在夜的静谧中轻轻吟唱。
情致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细腻的油画,画面中的人物表情丰富,色彩柔和,充满了情感的细腻表达。在听觉上,它让我想到一首旋律优美、情感丰富的古典音乐。
在英语中,情致可以对应到“sentimentality”或“emotional depth”这样的词汇。然而,情致在中文中更强调情感与审美情趣的结合,而英语中的对应词汇可能更侧重于情感的深度或情感的过度表达。
情致这个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的细腻和艺术性。通过对情致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以及它在文学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1.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
2.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