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3:2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3:26:20
漠然不动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对外界刺激或变化毫无反应,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基本含义是指缺乏情感反应或行动上的迟钝。
在文学作品中,漠然不动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如对悲剧或喜剧中的人物反应冷淡。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关心或不感兴趣。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它可能用来描述一种情感麻木或社交障碍的症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深度和原因的描述,例如“冷漠”可能更多指情感上的冷淡,而“麻木不仁”则可能带有道德或情感上的迟钝。
漠然不动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漠然”意为冷漠、不关心,“不动”则表示没有动作或反应。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漠然不动 可能被视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尤其是在面对压力或痛苦时。然而,在其他情况下,这种态度可能被视为缺乏同情心或社会责任感。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缺乏沟通。在表达上,它可能暗示了一种孤立或疏远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团队项目中表现得漠然不动,这影响了团队的协作和项目的进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喧嚣的世界里,他漠然不动,心如止水,任凭风浪起。”
视觉上,漠然不动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独自坐在空旷的房间里,面无表情,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听觉上,可能是一种寂静无声的环境,没有任何回应或互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different”或“unresponsive”,它们在描述缺乏反应或兴趣方面与“漠然不动”相似。
漠然不动 这个词在描述人的情感状态和行为反应上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也提醒我在与人交往时避免表现出这种态度,以促进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这却也难怪你,父子天性,你岂有~的理。
1.
【漠】
(形声。从水,莫声。本义:沙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漠,北方流沙也。 、 《楚辞·疾世》-逾陇堆兮渡漠。 、 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组词】
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区、 漠野
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
【引证】
《庄子·知北游》-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