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2:53
“匡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纠正错误或恢复秩序来使事物回到正确的状态或位置。基本含义是指恢复旧有的秩序、制度或状态,通常带有积极和正面的意味。
在文学中,“匡复”常用于描述历史**或人物的努力,如恢复王朝的统治或重建社会秩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政治、历史或社会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这个词汇用于描述恢复或重建某种秩序的过程。
同义词中,“恢复”强调回到原来的状态,“重建”强调从零开始建立,“复兴”强调重新焕发生机,“重振”强调重新振作。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匡复”相反的概念,即破坏或削弱原有的秩序或状态。
“匡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匡”意为纠正或扶持,“复”意为恢复或回归。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词汇一直用于描述恢复秩序或状态的行为,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匡复”常常与忠诚、正义和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在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许多英雄人物被描绘为致力于匡复正义和秩序,这反映了社会对稳定和正义的追求。
“匡复”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义的实现、秩序的重建和困难的克服。它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对英雄行为的敬仰。
在个人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匡复”这个词汇,但在讨论历史**、政治变革或社会问题时,可能会间接涉及这个概念。例如,在讨论如何改善社区秩序或恢复环境生态时,可能会用到相关的思想和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匡复”融入描述自然景观或人类情感的诗句中,如:“春风匡复绿,花开满园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英雄匡复失地的画面,或是重建废墟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历史剧中的战斗号角或重建家园的劳动号子。
在英语中,与“匡复”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estore”或“reestablish”,它们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匡复”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或过程,还承载了人们对正义、秩序和稳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