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4:47
“好丹非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喜欢红色而不喜欢白色。基本含义是指偏好某种事物而排斥其对立面,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偏好或选择。
在文学作品中,“好丹非素”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某人偏好热烈、激情的生活,而不喜欢平淡、单调的生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讨论中,如艺术、设计或个人品味的选择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市场营销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行为。
同义词:偏好、喜爱、钟情 反义词:厌恶、排斥、不喜欢
“好丹非素”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好丹者赤,好素者白。”原意是指喜欢红色的人会显得热情,喜欢白色的人会显得纯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偏好和选择上。
在文化中,红色通常象征着喜庆、热情和好运,而白色则与丧事、悲伤相关联。因此,“好丹非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颜色的传统偏好和象征意义。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热情和活力,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它也让我想到在选择和决策时的个人偏好和独特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选择家居装饰颜色时,发现自己偏好明亮的颜色,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一个“好丹非素”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好丹非素心,热情如火燃。”
看到“好丹非素”,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充满红色调的画作,或者是一首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和白色也有各自的象征意义,但与**的象征意义有所不同。红色在西方有时与危险或警告相关,而白色则常与纯洁和婚礼相关。
“好丹非素”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人偏好,也揭示了文化和社会对颜色的象征意义。在学*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语言如何与文化紧密相连,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至于世之诸贤,各滞所速,莫不论甘则忌辛,好丹则非素。
岂容以~之微,贻破斧缺戕之痛。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
3.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4.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