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0:05
印匣:字面意思是指存放印章的盒子或容器。在古代,印匣通常由贵重材料制成,如木、玉、金属等,用以保护和存放官方或私人的印章。
印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指代存放印章的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匣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印章和印匣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权力、身份和诚信。在古代,官员的印章是其权力的象征,印匣则是保护这一象征的重要工具。
印匣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仪式感,以及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敬畏、尊重或对历史的怀念。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被一件精美的古代印匣所吸引,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能会这样使用“印匣”:
金碧辉煌的殿堂中,
一枚玉印静卧于印匣,
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
承载着千年的荣耀与沉思。
印匣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精美的雕刻、贵重的材质和古朴的色彩。听觉联想可能包括打开印匣时的轻微响声,或是古代官员使用印章时的庄严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和韩国,也有类似的印章和印匣系统,但其设计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印章(判子)通常用于个人身份验证,而印匣则相对简单。
印匣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权力和身份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
2.
【匣】
(形声。从匚,甲声。匚(fāng),盛物器。本义:匣子)。
同本义,一般呈方形,大的叫箱,小的叫匣。
【引证】
《说文》-匣,匮也。 、 《广韵》-匣,箱匣也。 、 《汉书·王莽传》。注:“匮也。”-废藏在室匣中者。 、 《后汉书·梁竦传》-赐东园画棺玉匣衣衾。 、 唐·杜甫《又上后园山脚》-忧来杖匣剑,更上林北冈。 、 《史记·刺客传·荆轲》-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匣,指镜匣)。
【组词】
匣子炮、 木匣;梳头匣儿;镜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