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5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51:19
总鳍鱼(Crossopterygian)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古生代鱼类,它们属于硬骨鱼纲,总鳍鱼目。这类鱼类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鳍,这些鳍由强健的骨骼构成,类似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这使得它们能够在陆地上爬行。总鳍鱼是四足动物的祖先,对生物进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专业生物学领域,“总鳍鱼”通常用于描述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特定类群。在科普文章或教育材料中,它可能被用来解释生命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进化过程。在文学作品中,总鳍鱼可能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进化、适应或生存的挑战。
“总鳍鱼”一词源自希腊语“krossos”(意为“交叉的”)和“pteryx”(意为“鳍”)。这个词在19世纪被生物学家首次使用,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特殊鳍结构的古代鱼类。
总鳍鱼在科学普及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们是理解生命进化和地球历史的关键环节。在公众意识中,总鳍鱼常常与“进化”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成为科学教育和自然历史展览中的常见主题。
总鳍鱼可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多样性和进化奇迹的敬畏感。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生命在地球上的历史是漫长而复杂的,每一次适应和转变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我曾被展示的总鳍鱼化石深深吸引,它们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在诗歌中,总鳍鱼可以被描绘为“穿越时空的旅者,从深海到陆地的先驱,每一次摆动都是对未知的探索”。
想象总鳍鱼在古代河流中游动的场景,可以联想到宁静的水流声和鱼鳍划过水面的画面,这些都能激发人们对远古世界的想象。
在不同语言中,总鳍鱼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生物学特征和进化意义在全球范围内是统一的。
总鳍鱼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生物进化的历史,也激发了我们对生命多样性和自然界奥秘的探索欲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类专业术语,对于提升科学素养和沟通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1.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2.
【鳍】
(形声。从鱼,耆声。本义:鱼类和某些其他水生动物的类似翅或桨的附肢)。
起着推进、平衡及导向的作用。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
【组词】
鳍棘
3.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引证】
《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易·中孚》-豚鱼吉。 、 《论衡·指瑞》-鱼木精。 、 《仪礼·特牲礼》-鱼十有五。 、 《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 、 《礼记·曲礼》-鲜鱼曰脡祭。 、 《吕氏春秋》-鱼上冰,獭祭鱼。 、 《史记·周本记》-白鱼跃入王舟中。
【组词】
鱼鲩冠儿、 鱼鳞册、 鱼烂、 鱼轩、 鱼脍、 鱼市、 鱼质龙文、 鱼米、 鱼秧、 鱼鱼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