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9:39
词汇“宛转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宛转”通常指曲折、回旋的样子,而“绳”则是指用来捆绑或连接的绳索。将两者结合,“宛转绳”可能指的是一种形状曲折、回旋的绳索。
由于“宛转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复杂的情感或关系,如“他们的关系就像一条宛转绳,曲折而难以解开。”
由于“宛转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宛转”和“绳”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或文学创作。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宛转绳”可能被用来象征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结构。例如,在某些部落文化中,绳索的形状和结构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宛转绳”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复杂、难以捉摸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迷宫、谜题或复杂的情感纠葛。
由于“宛转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宛转绳”来描绘一种复杂的情感或景象:
宛转绳,缠绕心间,
曲折回旋,难解难分。
情丝万缕,如梦如幻,
在爱的迷宫,寻觅出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形状曲折、回旋的绳索,给人以视觉上的复杂感。在音乐中,可能联想到旋律的曲折和回旋,如某些古典音乐中的复杂旋律。
由于“宛转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宛转绳”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语境和文学创作。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能用于增强表达的复杂性和深度。
1.
【宛】
(形声。从宀(mián),夗(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宛,屈草自覆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宛宛黄龙。 、 《汉书·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组词】
宛妙、 宛虹、 宛曲、 宛委、 宛宛、 宛燀
2.
【转】
旋转;打转。
【引证】
《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者飘转。
【组词】
转丸、 转灯、 机器转子团团转;砂轮转得快;地球绕着太阳转
绕过。
【引证】
《老残游记》-由千佛山脚下往东,转过山坡,竟向南去。
3.
【绳】
(形声。从糸(mì),蝇省声。本义: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绳,索也。 、 《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易·系辞传》-作结绳而为网罟。 、 《诗·小雅·采绿》-言纶之绳。 、 《庄子·胠箧》-民结绳而用之。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绿碧青丝绳。
【组词】
绳床、 绳缢跌扑、 绳文、 绳桥、 绳头、 绳戏、 绳络、 绳床瓦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