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2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29:06
牵船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绳索或其他牵引工具,将船只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在航海或内河航行中,当船只无法自行航行时,如在浅水区、狭窄水道或需要精确控制位置时,可能会使用人力或机械力来牵引船只。
“牵船”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组合“牵”和“船”分别表示牵引和船只,组合起来即表示牵引船只的动作。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史记》等,已有关于船只牵引的描述,但具体词汇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船只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文化符号。例如,在端午节龙舟赛中,“牵船”可能指的是准备阶段的船只牵引工作,而在古代战争中,牵船则是渡河作战的重要环节。
“牵船”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河畔、勤劳的渔民或是历史上的战争场景。它传递出一种努力和坚持的情感,同时也可能带有一种传统和历史的沉重感。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曾在旅游时看到过渔民牵船的场景,或是通过阅读历史书籍了解到古代战争中牵船的战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渔舟牵船,一叶扁舟划破宁静的湖面,带走了昨夜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渔民在晨光中牵船的画面,或是古代士兵在战鼓声中牵船渡河的场景。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悠扬的笛声或是激昂的战鼓声。
在英语中,“牵船”可以对应为“towing a boat”或“pulling a boat”,在不同的文化中,船只的牵引方式和工具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概念是相似的。
通过对“牵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船】
(形声。本义:水运工具。古称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船,舟也。 、 《说文义证》-小曰舟,大曰船。 、 《庄子·渔父》-有渔父者,下船而来。 、 陶潜《桃花源记》-便舍船,从口入。 、 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组词】
船坞、 船把板、 船不漏针、 船多不碍路、 船横芦篚嚣、 船人、 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