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6:35
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系统,其特点是具有闭合的等压线,中心气压较低,周围风速较大。热带气旋根据其强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如飓风、台风、热带风暴等。
在专业领域,热带气旋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一种天气现象。在文学中,热带气旋可能被用来象征破坏、混乱或强烈的情感。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热带气旋”来形容某人情绪的激烈或某**的剧烈程度。
同义词:飓风、台风、热带风暴、旋风 反义词:高压系统、反气旋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地理位置和强度,例如“飓风”主要用于北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台风”用于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一词源于气象学,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天气现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热带气旋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有所变化,这也影响了该词汇的使用和理解。
在热带地区,热带气旋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因为它可能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政府和社区通常会有应对热带气旋的计划和措施。
热带气旋往往与破坏、危险和不可预测性联系在一起。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安全感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热带气旋可能是一次难忘的自然**,比如亲身经历或目睹其带来的影响。
在诗歌中,热带气旋可以被用来比喻强烈的情感或生活中的剧烈变化:
爱情如热带气旋, 席卷心海,翻涌不息。 激情的风,狂野的雨, 在心田刻下深深的痕迹。
热带气旋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乌云密布的天空、狂风中的树木和海浪的翻腾。听觉联想可能是风声的呼啸和雨水的拍打声。
在不同语言中,热带气旋有不同的名称,如英语中的“hurricane”和“typhoon”,中文中的“台风”。这些词汇反映了不同地区对同一现象的命名*惯。
热带气旋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它不仅是一个气象学术语,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词汇。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以及如何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它。
1.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3.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4.
【旋】
转轴。
【引证】
唐·杜甫《画鹰》-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温酒器。通称“旋子”。
【引证】
元·戴侗《六书故》-旋,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