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4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46:21
“五刑”是**古代法律中规定的五种刑罚,具体包括:墨(黥面)、劓(割鼻)、剕(断足)、宫(去势)、大辟(死刑)。这些刑罚主要用于惩罚犯罪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刑罚观念。
在文学作品中,“五刑”常被用来描述古代法律的严酷和刑罚的残酷,如《史记》等历史文献中对古代刑罚的记载。在口语中,这一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古代法律或历史话题时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法学、历史学中,“五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探讨古代法律制度和刑罚体系。
同义词:古代刑罚、酷刑 反义词:现代刑罚、轻刑
“五刑”一词源自**古代的法律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刑罚的具体执行方式和名称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概念一直延续至今。在现代,这些刑罚已被废除,但“五刑”这一词汇仍被用于历史和法律研究中。
在**古代社会,“五刑”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这些刑罚的严酷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观念和刑罚文化。在现代社会,这些刑罚已被视为不人道,体现了社会对法律和刑罚观念的进步。
提及“五刑”,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古代法律的严酷和刑罚的残酷,带来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这种联想反映了人们对古代法律和刑罚的反思和批判。
在学*和研究**古代法律时,我曾深入了解“五刑”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背景,这让我对古代法律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我曾将“五刑”融入故事情节,通过描述古代刑罚的残酷,展现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背景。
结合古代刑罚的图片和相关历史文献的朗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五刑”的严酷性和历史背景。
在不同文化中,古代刑罚的种类和执行方式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法律观念和刑罚文化。例如,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也规定了多种刑罚。
通过对“五刑”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法律制度和刑罚观念。这一词汇在历史和法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反映了社会对法律和刑罚观念的进步和反思。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