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3:46
“搁不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口语中,字面意思是“放不下”或“不能放置”。在实际使用中,它通常表示某人或某物在情感上或物理上无法被忽视或被放置在一旁,强调其重要性或紧迫性。
“搁不住”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搁”(放置)和“不住”(不能停止或不能放置)组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口语和非正式文本中。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因此“搁不住”常常用来描述那些因为道德或社会责任而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或行为。
使用“搁不住”时,常常带有一种紧迫和重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某个紧急情况而“搁不住”的情况,比如朋友突然生病,必须立即送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心事搁不住,月光下,思绪如潮。”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堆满物品的房间,其中一件特别显眼的物品,因为其重要性而“搁不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急的铃声或呼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not be ignored”或“cannot be set asid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是相似的。
“搁不住”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能够准确传达出某事的重要性或紧迫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1.
【搁】
经受,承受。
【引证】
《红楼梦》十六回-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 、
【组词】
搁栅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住】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同本义(站住)。
【引证】
《后汉书·蓟子训传》-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 、 《后汉书》-春光已向梅梢住。 、 《南齐书·张融传》-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 萧悫《春日曲水》-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
【组词】
住歇、 住滞、 住后、 住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