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13
“伤败”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遭受失败或受到伤害。它通常用来描述在竞争、战斗或其他形式的对抗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可能伴随着损失或损害。
在文学中,“伤败”可能被用来描绘角色的悲剧命运或战争的残酷后果。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比赛或竞争中的失利。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这个词可能特指战术上的失败或**员的表现不佳。
同义词“失败”和“伤败”在含义上相似,但“伤败”更强调伴随的损失或伤害。反义词“胜利”和“成功”则与“伤败”形成鲜明对比,指的是达到预期目标或取得优势。
“伤败”由两个汉字组成,“伤”意味着伤害或损害,“败”意味着失败或失利。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某些文化中,“伤败”可能被视为一种警示,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与竞争激烈的环境相关,如商业、体育或政治。
“伤败”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失望、痛苦和挫败感。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谨慎。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朋友在重要的考试中伤败,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学*并继续前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伤败”:
在那片荒凉的战场上,
伤败的旗帜低垂,
勇士的泪水与血迹,
交织成一首悲壮的歌。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荒芜的战场,破损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士兵们的身影显得孤独而疲惫。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伤败”的沉重和悲凉。
在英语中,“伤败”可以对应为“defeat”或“loss”,但这些词可能没有“伤败”那么强烈的情感色彩。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失败的看法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伤败”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帮助我理解和描述失败及其带来的后果。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我的情感和经历,并在写作和交流中更有效地使用它。
1.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2.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