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7:15
“倒背如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内容倒过来背诵也能像流水一样顺畅。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事物非常熟悉,以至于能够轻松地从后往前背诵,形容记忆非常牢固,理解非常透彻。
在文学作品中,“倒背如流”常用来形容人物对经典著作或重要文献的熟悉程度,如《红楼梦》中形容贾宝玉对《西厢记》的熟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赞某人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学术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专家对专业知识的精通程度。
同义词中,“滚瓜烂熟”强调记忆的牢固和熟练程度,“熟能生巧”强调通过反复练*达到熟练,“驾轻就熟”强调处理事情的轻松和熟练。反义词则反映了不熟悉或理解不深的状态。
“倒背如流”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记忆和熟练程度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倒背如流”这个成语体现了对知识深度掌握的赞赏,也反映了社会对学和记忆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勤奋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它鼓励人们深入学和理解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几乎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深入学和反复练*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书页翻飞间,字句倒背如流,知识的海洋,深邃而广阔。”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图书馆中快速翻阅书籍,字句在脑海中流畅地倒序排列。听觉上,可以想象到一个人在背诵时,声音流畅而有力,如同流水一般。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now something inside out”,意指对某事物非常熟悉,了解其每一个细节。这个表达也强调了对知识的深入掌握。
“倒背如流”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记忆和熟练程度的赞美,也是对深入学和理解知识的鼓励。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不断深化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熟练和精通的程度。
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他每篇课文都可以~。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背】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背,脊也。 、 《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 、 《史记·梁孝王世家》-牛足出背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明·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抚鲁直背。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
【组词】
芒刺在背;背袋、 背花、 背子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