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3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30:34
半推半就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推辞和接受之间犹豫不决,既不完全拒绝也不完全接受。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某件事情时,态度不坚决,既有些许的抗拒,又有些许的接受,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半推半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矛盾心理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成为描述复杂心理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中庸之道”,即在各种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因此,“半推半就”这个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化倾向,即在面对选择时,不走极端,而是寻求一种中间状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矛盾的。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重要决策时的犹豫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的柔韧性和适应性。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次朋友邀请我去参加一个聚会,我内心其实很想去,但表面上还是半推半就地答应了。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半推半就”:
月光下,她的心半推半就,
在爱的边缘徘徊,犹豫不决。
星光闪烁,她的眼眸半推半就,
在梦的边缘徘徊,迟疑不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露犹豫之色,这正是“半推半就”的视觉表现。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旋律柔和、节奏缓慢的曲子,来表达这种矛盾和犹豫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he fence”,意指在两种选择之间犹豫不决。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矛盾心理。
通过对“半推半就”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复杂心理状态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时,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犹豫。
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与其学那俗态,~,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
1.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2.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3.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4.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