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5:30
搓手顿脚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搓揉手掌,同时用脚跺地。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为焦急、不安或期待而做出的身体动作。这个动作通常表达了一种急切或不耐烦的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搓手顿脚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在等待重要消息或结果时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行为学,这个动作可能被分析为一种非言语沟通,反映了个体的情绪状态。
搓手顿脚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动作描述直接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情绪表达的观察和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
在文化中,搓手顿脚** 这个动作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情绪表达,因为它通常与焦虑和不安相关联。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可能被解读为缺乏耐心或控制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在重要时刻感到压力和不确定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在等待高考成绩时搓手顿脚,这个动作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期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漫长的等待中,他搓手顿脚,心中的火焰如同冬日里的炉火,既温暖又焦灼。”
视觉上,搓手顿脚 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寒冷的冬日里,因为焦急而不断搓手取暖的画面。听觉上,这个动作可能伴随着脚步的重复声,增加了场景的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ace back and forth" 或 "wring one's hands",虽然动作不同,但表达的情绪相似。
搓手顿脚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够有效地传达人物的内心情绪。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的表达力和沟通效果。
县太爷急的~,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1.
【搓】
(形声。从手,差声。本义:两掌互相摩擦)。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搓,手搓碎也。 、 《康熙字典》-搓,搓挪也。
【组词】
搓手;搓手顿足、 搓熟的汤团、 搓草绳;搓挪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顿】
(形声。从页(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顿,下首也。 、 《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二曰顿首。
【组词】
顿颡、 顿筑、 顿头、 顿膝
4.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