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2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20:11
“五里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雾气非常浓厚,能见度极低,以至于五里之外的事物都无法看清。在汉语中,它常用来比喻事物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或理解。
在文学作品中,“五里雾”常用来形容场景的神秘或人物心境的迷茫。例如,在描述一个迷雾笼罩的山谷时,可以用“五里雾”来形容其神秘莫测。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五里雾”来形容自己对某件事情的困惑或不了解。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更精确的术语如“浓雾”或“能见度”更为常见。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事物的清晰度或理解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五里雾”有着相似的语义核心。
“五里雾”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雾气的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引申为比喻用法,用来形容事物的模糊或难以理解。
在**文化中,雾常常被赋予神秘或诗意的象征意义。因此,“五里雾”这个词汇也常常带有这样的文化色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些复杂或难以理解的社会现象。
“五里雾”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神秘和迷茫。它让我联想到迷雾笼罩的山林,或是人们在复杂问题面前的不解和困惑。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在表达时的选择,使我倾向于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类似的情境。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山区徒步时遇到了浓雾,能见度极低,那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五里雾”中。这种体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里雾”:
迷雾笼罩山谷深,
五里雾中寻路痕。
心随雾散见天日,
迷茫尽处是清明。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迷雾笼罩的山谷图,树木和路径在雾中若隐若现。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神秘的旋律,如钢琴曲《雾》,来增强“五里雾”带来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ick fog”或“dense fog”,但它们缺乏“五里雾”所带有的诗意和神秘感。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浓厚的雾气,但其文化和情感内涵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五里雾”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还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至关重要。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雾】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组词】
雾霭、 雾化、 雾沉沉、 雾合、 雾析、 雾岑、 雾会、 雾驳
比喻轻细的
【组词】
雾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