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0: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10:21:39
“媳妇子”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已婚的年轻女性,尤其是指儿子的妻子。在传统家庭结构中,这个词汇通常带有家庭成员关系的意味,强调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媳妇子”可能被用来描绘家庭生活的细节,特别是在描述传统农村或家族关系紧密的环境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亲切或随意的语气,尤其是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中。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
同义词:儿媳、妻子(在特定语境下) 反义词:女婿(指儿子的丈夫)
“媳妇子”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媳”字原指年轻的女性,而“妇”字则指已婚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用来指代儿子的妻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有所缩小,主要在家庭和社区内部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媳妇子”的角色往往与孝顺、勤劳和服从等美德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这个词汇所承载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更多地强调平等和个体价值。
对于许多人来说,“媳妇子”可能唤起对家庭温暖和传统价值观的联想。然而,也可能有人因为这个词汇联想到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和压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家庭聚会或社区活动中,用来指代某个家庭成员的妻子,带有亲切和熟悉的意味。
在诗歌中,可以将“媳妇子”融入对家庭生活细腻描绘的诗句中,如:“晨曦微露,媳妇子轻手轻脚,为一家老小准备早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媳妇子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听觉上,可能是家庭成员间的轻松对话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英语中的“daughter-in-law”,但每个文化对其角色的期望和理解都有所不同。
“媳妇子”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
1.
【媳】
儿子的配偶
【组词】
贤媳、 童养媳、 令媳、 小媳
弟弟及晚辈亲属之妻
【组词】
孙媳、 弟媳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