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7:46
大言不惭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大话而不感到羞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说话夸大其词,不顾事实,且不感到羞耻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大言不惭 常用来讽刺那些自吹自擂的人物,如在小说或戏剧中描述一个角色夸大自己的成就或能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日常对话,当某人夸大事实或自夸时,可以用这个词来表达不满或讽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评那些不实陈述或夸大其词的行为。
同义词:夸夸其谈、自吹自擂、言过其实 反义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脚踏实地
大言不惭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大言不惭,小言不达”,用来形容说话不切实际,不顾及事实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夸大其词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大言不惭 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谦虚、自大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批评政治人物或公众人物的夸大行为时。
大言不惭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和自大。它可能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揭示了说话者的虚伪和不真实。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能完成所有任务,但最终总是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工作。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实际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大言不惭,自诩英雄,
却在风雨中,步履蹒跚。
想象一个自大的人物在舞台上夸夸其谈,观众面带讽刺的微笑,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大言不惭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声音洪亮但内容空洞的演讲,这种声音效果也能很好地体现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astful”或“bragging”,但这些词汇没有大言不惭那么强烈的负面含义和讽刺意味。
大言不惭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用来批评那些夸大其词、不诚实的人。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也能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惭】
(形声。从心,斩声。本义:羞愧)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慙,媿也。 、 《小尔雅》-不直失节谓之慙。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有惭色。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大惭。
【组词】
大言不惭;惭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