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2:26
正整数是指大于零的整数,即1, 2, 3, 4, 5, ...等。它们是自然数的一部分,用于计数和排序。
在数学领域,正整数是基础概念,用于定义加法、乘法等基本运算。在日常生活中,正整数常用于描述数量、年龄、排名等。在文学作品中,正整数可能象征着成长、进步或无限的可能性。
“正整数”一词源自拉丁语“integer”,意为“完整的”或“未损坏的”。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正整数的概念逐渐明确,成为数学基础的一部分。
在许多文化中,正整数象征着积极、增长和秩序。例如,在**的传统文化中,数字8因其发音与“发”(财富)相似而被视为吉利。
正整数给人以积极、有序的印象,常与成长、进步和希望联系在一起。它们是构建数学世界的基础,给人以稳定和可靠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正整数无处不在。例如,记录每天的步数、计算购物清单上的物品数量等。
在诗歌中,正整数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循环:
一年又一年,正整数串起岁月的珠链, 每个数字,都是成长的印记, 从一到无穷,我们追逐着梦想的轨迹。
正整数可以联想到有序的排列、清晰的线条和节奏感强的音乐。例如,巴赫的音乐作品常被认为具有数学般的精确和秩序。
在不同语言中,正整数的表达方式基本一致,但在某些文化中,特定的数字可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数字13常被视为不吉利。
正整数是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基础概念,它们不仅提供了计数和排序的工具,还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正整数的学*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整】
(会意兼形声。从攴(pū)从束从正,正亦声。攴是敲打,束是约束,使之归于正。合起来表示整齐。本义:整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整,齐也。 、 《礼记·月令》。注:“整,正列也。”-整设于屏外。 、 《左传·僖公三十年》-以乱易整,不武。
【组词】
整娖、 整立、 整扮、 整设、 整蔚
3.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