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8:5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8:54:02
回击:指对攻击或挑衅做出反击,通常是出于自卫或报复的目的。字面意思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回应,尤其是以对抗的方式。
回击一词源于汉语,由“回”和“击”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回”有返回、回应的意思,“击”则指打击、攻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为指代对抗性的回应。
在许多文化中,回击被视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也是正义感的体现。在社会冲突中,回击有时被看作是维护个人或集体尊严的必要行为。
回击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如愤怒、决心和正义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激烈的对抗场面,或是英雄主义的行为。
在个人经历中,回击可能发生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如在职场中对歧视的反击,或是日常生活中对不礼貌行为的回应。
在诗歌中,可以将回击比喻为风暴中的闪电,迅速而有力地击退黑暗。
回击可能让人联想到拳击比赛中的重拳,或是战争电影中的炮火声,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counterattack”或“retaliate”可以对应“回击”,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回击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