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9:34
御林军:字面意思是指古代皇宫的禁卫军,主要负责保卫皇宫和的安全。在历史上,御林军通常是由精锐士兵组成,直接听命于,是皇权的象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御林军常被描绘为忠诚、勇敢且纪律严明的形象,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虎豹骑。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御林军可能被用来比喻某个组织或团队的核心力量,如“他是我们团队的御林军,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军事学领域,御林军是研究古代军事组织和皇权制度的重要对象。
同义词:禁卫军、皇家卫队 反义词:叛军、乱党(在政治忠诚度上的对立)
词源:御林军一词源于古代,“御”指,“林”可能指森林,象征着保护和隐蔽,军即军队。 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御林军的职能和组织形式有所变化,但其核心职责——保卫皇权——始终未变。
在**古代社会,御林军不仅是军事力量,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它的存在强化了皇权的集中和神圣性。
御林军给人以庄严、威严和忠诚的联想。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对古代皇权制度的敬畏和对忠诚卫士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御林军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团队或组织安全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御林军,铁甲寒, 忠诚卫,夜未央。 皇权下,誓不叛, 历史长,永流传。”
视觉:想象一群身着铠甲的士兵,手持长矛,整齐列队,守护着宏伟的宫殿。 听觉:可以联想到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以及士兵们整齐的步伐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组织可能是皇家卫队(如英国的皇家卫队),它们在职能和象征意义上与御林军相似。
御林军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军事和政治的丰富信息,也在现代语言中保持着其象征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语言表达中增添一份庄重和深度。
1.
【御】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同本义。也作“驭”。
【引证】
《说文》-御,使马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 、 《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 、 《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
【组词】
御轮、 御策、 御正、 御夫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3.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