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5:01
“属厌”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满足或厌倦。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其使用痕迹,通常用来描述对某事物已经感到满足或不再感兴趣。
在文学作品中,“属厌”可能用来表达主人公对某种生活状态或情感的厌倦,如《红楼梦》中可能用来描述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厌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人更倾向于使用“厌倦”、“满足”等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讨论到“属厌”现象,即人们对重复或单调事物的厌倦感。
同义词中,“厌倦”和“腻烦”更强调对重复或单调事物的反感,而“满足”则侧重于对现状的满意。反义词中,“渴望”和“兴趣”表达了积极寻求新事物或状态的意愿。
“属厌”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具体演变过程不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厌倦”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属厌”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有关,即对过度追求或厌倦的平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较少被提及,反映了社会对新鲜事物和变化的追求。
“属厌”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消极的,联想到的是对重复或单调生活的厌倦感。这种情感可能促使人们寻求变化或新的刺激。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经历长时间重复的工作或生活后,感到“属厌”,这种感觉可能促使个人寻求改变或新的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属厌”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日复一日,属厌之情渐生,
渴望晨曦,带来新的希望。
视觉上,“属厌”可能联想到单调的画面,如重复的办公室环境。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单调的机械声或重复的音乐节奏。
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boredom”或“satiation”,但这些词汇在日常使用中更为常见,且表达的情感更为直接。
“属厌”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反映了人们对重复和单调事物的自然反应。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属】
继续;连接(侧重于互相衔接)。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亡国破家相随属。 、 《史记·魏公子列传》-冠盖相属。 、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络绎相属。
【组词】
属纩、 属界、 属连、 属志、 属引、 属文、 属读、 属聚、 属丝、 属好、 属怨、 前后相属
缀辑;撰写。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 、 《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
【组词】
属文、 属辞、 属书、 属对、 属缀、 属稿、 属诗
2.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