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32:16
“小蛮”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在古代汉语中,“小蛮”通常指的是年轻、娇小、活泼的女子,有时也用来形容女子的腰肢纤细、柔软。
在文学作品中,“小蛮”常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尤其是那种娇小玲珑、活泼可爱的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爱好者或研究古代文学的人群中偶尔听到。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几乎没有应用。
“小蛮”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与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蛮”有关,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女性的美。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较为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古代文化中,“小蛮”常常与女性的美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诗词歌赋中。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女性美的特定审美观念,即娇小、柔美、活泼。
“小蛮”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柔、娇媚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古代诗词中描绘的美丽女子,给人以美好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偶尔会遇到这个词汇,它让我对古代文人的审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小蛮腰轻摆,花间一笑,醉了千年。”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穿着古代服饰的女子,腰肢纤细,轻盈地在花园中漫步,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小蛮”这个词汇。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小蛮”的词汇,但类似的审美观念和形容词可能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如英文中的“petite”或“delicate”。
“小蛮”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以及语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文化素养。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蛮】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蛮,南蛮也。 、 《周礼·大司马》-蛮畿。 、 《周礼·职方氏》-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 《书·禹贡》-三百里蛮。 、 《诗·小雅·采芑》-蛮荆来威。 、 《国语·周语》-蛮夷要服。 、 杜甫《闷》-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组词】
蛮声哈剌、 蛮人、 蛮布、 蛮风、 蛮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