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5:25
“尧禅”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特指传说中的帝王尧将其帝位禅让给舜的行为。字面意思是指尧的禅让,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古代的权力交接方式,即通过禅让而非世袭的方式传递统治权。
在文学中,“尧禅”常被用来象征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中国古代历史或政治哲学时,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这个词用于探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权力传承。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禅让”强调的是主动和有意识的行为,“让位”和“传位”则更侧重于权力的转移过程。反义词则体现了权力传承方式的对立。
“尧禅”一词的词源直接关联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尧和舜。在古代文献中,如《尚书》、《史记》等,都有关于尧禅让舜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泛指任何形式的非世袭权力交接。
在中国文化中,尧禅被视为一种理想的政治行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贤能政治”。这种观念影响了后世对于政治领导人的期待和评价标准。
“尧禅”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道德典范和政治理想。它激发的是一种对高尚品德和无私行为的敬仰之情。
在讨论领导力和权力传承时,我常常会引用尧禅的故事来说明理想中的领导方式应该是基于能力和品德,而非血缘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尧禅舜继,千古传颂,仁风德雨,润泽万民。”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宫殿中,尧将象征权力的玉玺交给舜,周围是庄严肃穆的仪式和乐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权力交接方式也有,如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选举,但“尧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历史地位。
“尧禅”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期待。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权力传承中追求公正和贤能。
1.
【尧】
(会意。从垚(yáo),从兀。“垚”是土高,兀(wù)高耸突出,所以“尧”表示高。本义: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尧,高也。 、 《书·尧典》。马注:“翼善传圣曰尧。”-曰若稽古帝尧。 、 《论衡·须颂》-尧亦美谥也。 、 《白虎通·号》-尧犹荛荛也,至高之貌。 、 《风俗通·皇霸》-尧者,高也,饶也。
中国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初封陶,后徙唐,又称“伊唐氏”。
【引证】
杜审言《蓬莱三殿传宴》-长此戴尧天。 、 《红楼梦》-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
【组词】
堯、 尧天、 尧封
2.
【禅】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禅,祭天也。 、 《风俗通》-正失禅谓壇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