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6:50
刚直不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性格刚强正直,不屈服于压力或诱惑,坚守原则和正义。这个词汇强调的是一种坚定的道德立场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在文学作品中,刚直不阿 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权势或困难时依然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正直和勇气。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坚守职业道德和原则的人。
同义词:正直、坚定、不屈、刚正、坚毅 反义词:软弱、妥协、屈服、阿谀、谄媚
刚直不阿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汉语中保持了其核心意义,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强调点。
在文化中,刚直不阿** 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赞扬那些在面对不公和压力时依然坚持原则的人。
刚直不阿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直、坚定和勇敢的联想,激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以刚直不阿的态度对待学生,始终坚持教育原则,赢得了学生和同事的尊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刚直不阿如山岳,
坚守真理不言退。
风雨兼程心不改,
正义之光照四方。
刚直不阿 可能让人联想到坚硬的岩石、挺拔的松树,或是激昂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传达出坚定和力量的感觉。
在英语中,刚直不阿 可以对应为 "uncompromising integrity" 或 "unyielding righteousness",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刚直不阿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加理解和欣赏正直和坚定的品质。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
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您是那样满怀激情地给我讲汉朝的范滂如何~,挺身就险……
1.
【刚】
(形声。从刀,冈声。本义:坚硬)。
同本义。
【引证】
《增韵》-刚,坚也。 、 《说文》-刚,彊断也。 、 《荀子·臣道》-挢然刚折。 、 《左传·昭公六年》-断之以刚。 、 《诗经·烝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组词】
刚巨、 刚条、 刚木、 刚土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