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3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36:23
公帑(gōng tǎ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公共财政资金,即国家或政府用于公共事务和服务的资金。这个词汇强调了资金的公共性质和官方来源。
公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公”指公共的,“帑”原指藏财物的仓库。随着时间的推移,“帑”逐渐演变为指代资金本身。在现代汉语中,公帑主要用于指代政府的财政资金。
在**文化中,公帑的使用和管理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在社会背景中,公帑的合理使用被视为政府责任和透明度的体现。
提到公帑,可能会联想到政府的责任、公共利益和财政透明度。这个词可能会引起对政府开支效率和公正性的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公帑的概念可能出现在讨论税收、政府项目或公共服务的场合。例如,在社区会议上,居民可能会讨论如何使用社区发展基金(一种形式的公帑)来改善当地设施。
在诗歌中,公帑可以被用来象征公共利益和政府的责任:
公帑如流水,滋养万民生。 公正分配时,社会和谐成。
在英语中,公帑可以对应为“public funds”或“government treasury”。在不同文化中,对公共资金的重视和管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资金使用的公共性和责任性。
公帑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政府财政的公共性质,也体现了社会对透明度和责任感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公帑这个词,有助于更准确地讨论和理解政府财政政策和社会资源分配。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帑】
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引证】
《说文》-帑,金币所藏也。从巾,奴声。 、 《通俗文》-库藏曰帑。 、 《后汉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
【组词】
帑实、 帑廪、 帑廥、 帑藏、 帑储、 帑簿、 帑银
指国家库藏的金帛。
【引证】
《汉书·匈奴传》-虚费府帑。
【组词】
国帑、 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