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7:15
“八面”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八个方向的面”,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全面性、广泛性或周到性。在汉语中,它常常用来比喻一个人或事物能够应对或考虑到各个方面的情况。
“八面”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方向的认知,古人认为世界有八个主要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因此“八面”逐渐演变成形容全面性的词汇。
在文化中,“八面”常常与“玲珑”结合,形成“八面玲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事圆滑,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这种能力在社会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
“八面”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赞赏的,因为它通常与智慧和周到联系在一起。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一个人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处理工作事务非常周到,能够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我常常用“八面玲珑”来形容他的工作风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八面”:
春风拂面八面来,
花开满园处处香。
“八面”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个多面体的图像,每个面都反射着不同的光线。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联想到风吹过八个方向的声音。
在英语中,“八面”可以对应到“all-around”或“multifaceted”,这些词汇也强调了全面性和多面性。
通过对“八面”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广泛应用。它不仅是一个形容全面性的词汇,还承载着*文化中对智慧和周到的赞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更生动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