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2:58
毒刑:指残酷、极端的刑罚,通常涉及使用毒药或其他有害物质来折磨或处决犯人。这种刑罚往往带有极强的痛苦和死亡威胁,是一种极端的惩罚手段。
毒刑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毒”和“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毒刑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手段,尤其在暴政或极端复仇的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刑罚逐渐被废除,但在文学和历史记载中仍有所体现。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毒刑可能被视为一种极端的惩罚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在一些文化中,毒刑也可能与复仇或正义的极端表现相关联。
毒刑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和同情。它让人联想到极端的痛苦和死亡,以及人性的黑暗面。
在现实生活中,毒刑可能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相关联,很少直接出现在日常对话中。然而,了解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学中的残酷场景。
在诗歌中,可以将毒刑作为隐喻,表达极端的痛苦或绝望:
在那黑暗的深渊, 毒刑如影随形, 痛苦在灵魂深处蔓延, 无尽的夜晚,无尽的折磨。
毒刑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森的场景,如古老的刑房、锁链声和痛苦的呻吟。视觉上,可能与阴暗的色调和扭曲的形态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毒刑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名称。例如,在中文中,毒刑直接涉及使用毒药,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涉及其他形式的极端刑罚。
毒刑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残酷面,也提醒我们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了解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历史和社会的多维度。
1.
【毒】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毒物;毒纯洁。
【引证】
《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 《周礼·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