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8:27
词汇“捐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捐”和“荐”。下面我将从各个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捐荐”可以理解为通过推荐的方式捐献某物或某人。
由于“捐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一种高尚的行为,即通过推荐的方式捐献自己的才能或财物。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这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但组合成“捐荐”的情况较少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捐荐可能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行为,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感。
“捐荐”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捐荐的行为可能体现在各种慈善活动中,如捐书、捐款、捐时间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捐荐一缕阳光,温暖孤寂的心房,
捐荐一份爱心,点亮希望的灯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正在捐献书籍或财物,脸上带着微笑;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温暖、感人的旋律,如《You Raise Me Up》。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donate and recommend”。
“捐荐”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美好品质——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荐】
(形声。从草,存声。本义:草垫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亲地者谓之筵,加于筵者谓之席。席即因也,重于筵也。-荐,薦席也。
再;又;接连。
【引证】
《尔雅》-荐,再也。 、 《小尔雅》-荐,重也。 、 《左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 、 《左传·定公四年》-以荐食上国。 、 《国语·鲁语上》-饥馑荐降。
【组词】
荐仍、 荐更、 荐臻、 荐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