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4:02
词汇“栾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栾棘”由两个字组成:“栾”和“棘”。
结合起来,“栾棘”可能指的是栾树上的刺,或者泛指栾树和荆棘这类带刺的植物。
由于“栾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环境荒凉、充满挑战的场景,如“栾棘丛生之地”。
“栾”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而“棘”字则更早,见于甲骨文。两者结合的“栾棘”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可能是现代人为了特定表达需要而创造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栾树因其美观的果实和坚韧的生命力,有时被赋予吉祥的寓意。而“棘”则常常与艰难、困苦联系在一起。因此,“栾棘”可能在某些语境下象征着在困难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栾棘”给人一种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情感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的植物,从而激发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由于“栾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如果在一个需要描述荒凉或艰难环境的情况下,使用“栾棘”可能会增加文本的文学色彩和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栾棘”来描绘一幅荒凉而美丽的自然画卷:
栾棘丛生,风过无声,
灯笼果摇曳,岁月静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栾树丛生的荒地,荆棘遍布,给人一种荒凉而坚韧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栾棘丛时发出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栾棘”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带刺的植物来实现。
“栾棘”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文学创作或特定语境中。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尽管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它为语言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
【栾】
木名。也叫“栾华”、“灯笼树” 。无患子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淡黄色,圆锥花序,结蒴果,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黑色,叶子含鞣质,可制栲胶。花可提黄色染料,又可入药。
拱,建筑物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引证】
张衡《西京赋》。注:“柱上曲木,两头受栌者。”-结重栾以相承。
【组词】
栾拱、 栾栌
2.
【棘】
(会意。从二-朿(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引证】
《说文》-棘,小枣丛生者。 、 《易·坎》-實于丛棘。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 、 《淮南子·兵略》-伐棘枣以为矜。 、 陆龟蒙《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组词】
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