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5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51:45
词汇“枕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枕疾”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枕疾”字面意思是指因疾病而卧床不起,需要依靠枕头支撑身体。其中,“枕”指的是枕头,“疾”指的是疾病。基本含义是指因病而长期卧床,不能起床活动。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枕疾”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病而长期卧床,无法参与社会活动或履行职责。例如,在古代官员因病不能上朝时,可能会被描述为“枕疾”。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通常会被更现代的表达方式所替代,如“卧病在床”或“因病休养”。
“枕疾”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主要出现在古代汉语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为简洁和直观的表达方式,如“卧病在床”。
在古代社会,疾病往往被视为不幸和灾难,尤其是长期卧床的疾病。因此,“枕疾”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疾病的看法和态度。
“枕疾”一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忧虑。它让人联想到病痛的折磨和生活的困难,以及病人和家属所面临的挑战。
在现代生活中,“枕疾”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描述某些历史人物或古代故事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传达特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背景。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枕疾”来营造一种古雅和沉重的氛围,例如:
“枕疾”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房间、沉重的呼吸声和无力的身体,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都与疾病和痛苦相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枕疾”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如“长期卧床”或“因病不能活动”,在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
“枕疾”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疾病的看法和态度。了解和学习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用来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