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4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40:08
小康: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的“小康”概念,原指一种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但尚未达到理想社会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小康”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基本富裕的程度,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享有一定的生活质量。
在文学中,“小康”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和谐、富足的社会景象。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小康”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表示生活稳定、经济状况良好。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小康”可能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
同义词:富足、富裕、安康 反义词:贫困、贫穷、困顿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中,描述的是一种介于“大同”和“乱世”之间的社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基本富裕”。
在,“小康”不仅是经济指标,也是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旨在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小康”这个词给人一种温馨、稳定和满足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有序。
在我的生活中,我见证了家乡从小农经济向小康社会的转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体现在教育、医疗和文化生活的提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小康”:
春风拂过绿意盎然,
小康之家笑声连连。
稻谷满仓鱼满塘,
幸福生活如诗篇。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宁静的村庄,孩子们在田野间嬉戏,老人们在树荫下聊天,这幅画面传达出“小康”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在英语中,“小康”可以对应为“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但在文化内涵上,“小康”更多地承载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理念。
“小康”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文化和社会的象征。它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小康”这个词,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社会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康】
(会意。康为穅的本字。从禾,康声。本义:谷皮;米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穅。-康,谷皮也。 、 《庄子·逍遥游》-尘垢粃穅。 、 《汉书·陈平传》-亦食穅何覈耳。 、 《庄子·天运》-播康迷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