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3:48
词汇“牵牛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牵牛”通常指的是牵着牛,而“蹊”指的是小路或路径。结合起来,“牵牛蹊”可能指的是牵着牛走的小路。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一基本定义进行。
“牵牛蹊”字面意思是指牵着牛走的小路。
在古代文学中,“牵牛蹊”可能被用来描绘田园风光或农村生活的场景。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古风文化中。
“牵牛蹊”可能是由古代农村生活的实际场景演变而来的词汇。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类词汇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传统文化中,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常常被诗人和文人墨客所赞美。因此,“牵牛蹊”这类词汇可能承载着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想到“牵牛蹊”,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乡村、悠闲的牛群和勤劳的农民,带来一种平和、宁静的情感反应。
(由于“牵牛蹊”较为生僻,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牵牛蹊上,岁月静好,牛铃声声,回荡在古老的村庄。”
想到“牵牛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夕阳下,一位老农牵着牛,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耳边是牛铃的清脆声响。
(由于“牵牛蹊”较为特定,跨文化比较可能不太适用。)
“牵牛蹊”作为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描绘。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3.
【蹊】
(形声。从足,奚声。本作徯。本义:等待)。
小路。亦泛指路。
【引证】
《广雅》-蹊,道也。 、 《释名》-步所由道曰蹊。 、 马融《长笛赋》-是以间介无蹊。 、 张衡《思玄赋》-不识蹊之所由。 、 《三国演义》-罾缴充蹊,坑阱塞路。 、 《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 《商君书·算地》-都邑蹊道居仟一。
【组词】
蹊磴、 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