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8:05
养赡(yǎng sh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供养和赡养。基本含义是指为某人提供生活所需,特别是指对年老或无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经济和物质上的支持。
养赡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养”字最初指饲养动物,后来扩展到人的抚养;“赡”字则指供给生活所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养赡”一词。
在**传统文化中,养赡被视为一种道德义务,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赡养。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赡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涉及法律、经济和社会政策等多个方面。
养赡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责任感和温情,让人联想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它也可能引发对社会福利和老年人权益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养赡可能涉及到对家庭成员的照顾和经济支持,尤其是在家庭成员面临困难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养赡”融入对家庭情感的描绘,如:
岁月悠悠,养赡情深, 白发苍苍,倚门盼归。
养赡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如老人在家的安详画面,或是子女照顾父母的感人瞬间。
在不同文化中,养赡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养老院和政府福利可能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而在东方文化中,家庭成员的赡养责任更为强调。
养赡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家庭责任和社会伦理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养赡”对于传达情感和责任至关重要。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赡】
(形声。从贝,詹(zhān)声。本义:供给)。
同本义。
【引证】
《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
【组词】
赡家、 赡育、 赡身、 赡私、 赡用、 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