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3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8:06
“方滋未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正在生长,尚未停止”。它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正盛,还没有达到顶点或结束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趋势、现象或活动正处于上升期,前景看好。
在文学作品中,“方滋未艾”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生机勃勃,如春天的花草树木。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个行业、技术或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科技报道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某个领域的持续增长和潜力。
同义词中,“蓬勃发展”强调的是活力和动力,“方兴未艾”则更侧重于刚开始但势头强劲,“蒸蒸日上”则形容事物一天比一天好。反义词则分别描述了事物走向衰落或结束的不同状态。
“方滋未艾”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事物发展状态的描述*惯。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文化中,对于事物的生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和美学观念。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创新和进步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场景。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对未来的乐观和对现状的肯定。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描述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时使用过“方滋未艾”这个成语,它帮助我准确地传达了这个行业的活力和潜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方滋未艾,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想象一片茂密的森林,鸟语花香,生机勃勃,这便是“方滋未艾”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晨的鸟鸣,充满活力和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he rise”或“growing steadily”,它们都传达了事物正在上升和发展的意思,但“方滋未艾”更具有文学性和哲理性。
“方滋未艾”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对于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滋】
滋水。
【引证】
《说文》-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呼沱。从水,兹声。
一名兹水,今名磁河。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今为潴龙河支流。
3.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4.
【艾】
刈割;斩除。 同: 刈
【引证】
《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饥。
【组词】
艾命
治理;安定。 同: 乂
【引证】
《诗·小雅·小旻》-或肃或艾。 、 《汉书》-海内艾安,府库充实。
【组词】
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