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50
兵站:兵站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军队在战线后方或交通线上设立的供应、补给、医疗、通信等功能的固定或临时设施。兵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军队在前线的持续作战能力,通过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服务来支持前线部队。
兵站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兵”和“站”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兵指的是士兵或军队,站则有停留、设立的含义。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兵站的功能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作用——为军队提供后勤支持——始终未变。
在军事文化中,兵站象征着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背景中,兵站的存在体现了国家对军队的支持和保护,是国防力量的体现。
兵站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战争、牺牲和坚韧。它代表了军人在恶劣环境中坚持战斗的决心和背后的支持系统。
在我的生活中,兵站这个词主要出现在军事题材的电影和书籍中,它让我对军队的后勤保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兵站:
在风沙中坚守的兵站,
是战士们不屈的誓言。
补给线上的每一粒沙,
都是前线胜利的希望。
兵站可能让人联想到沙漠中的简易帐篷、忙碌的士兵和运输车辆的声音,以及夜晚的篝火和星光。
在英语中,兵站可以对应为“military base”或“supply depot”,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兵站的概念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作用——为军队提供支持——是普遍的。
兵站作为一个军事术语,不仅体现了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也反映了国家对军队的支持和保护。在学习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军事后勤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兵站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为我提供了对军事领域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兵,械也。 、 《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掌五兵。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陈五兵。 、 《匡谬正俗》-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 、 《易·说卦》-离为戈兵。 、 《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 、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 、 《墨子·七患》-兵者,国之爪也。 、 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组词】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 兵解、 兵戈
2.
【站】
(形声。从立,占声。本义:直立)。
站立,直立。以基本直立的姿势用双脚或一脚支撑自己。
【引证】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凡射,或对贼、对把,站定观把子或贼人,不许看扣。
【组词】
站门子、 站眙、 站堂、 站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