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09:11
时气(shí q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某一时期内的气候或天气状况。在中医学中,时气也指影响人体健康的外界气候因素,如四季变化、节气更替等。
时气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时间的气运,后来扩展到指气候和天气。在中医学中,时气的概念与五行学说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
在*传统文化中,时气与农业生产、节气俗紧密相关。人们根据时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和生活*惯。
时气一词常带给人温馨、自然的感觉,联想到四季更替、自然美景,以及与家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根据时气的变化来调整穿衣和活动计划,比如在时气转凉时增加衣物,选择室内活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时气:
春风拂面时气新,
花开满园笑颜频。
四季轮回皆有韵,
时气变换情更深。
时气可以联想到四季变换的画面,如春天的花海、夏日的绿荫、秋天的金黄、冬日的雪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自然的声音,如鸟鸣、风声、雨滴。
在英语中,时气可以对应为“weather”或“climate”,但在中医学的语境中,可能更接近于“seasonal influences”。
时气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医学中,时气更是与人体健康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时气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自然现象,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